台媒《电子时报》援引供应链消息称,英特尔拟于2025年第四季度对“Raptor Lake”系列处理器提价超10%。该系列处理器当前售价为150~160美元,计划上调20美元(约合人民币142.6元)。值得注意的是,Raptor Lake首次亮相是作为英特尔第13代酷睿处理器,首发于2022年9月,至今已近三年,却仍面临供应紧缺,反映出全球消费者对硬件性价比的重视程度比起拥有NPU的新一代产品更强。
Raptor Lake处理器凭借出色的性价波,成为市场长期热门产品。该系列采用异构架构设计,最高配备8个性能核(P-Core)与16个能效核(E-Core),总计24核心32线程,睿频可达5.8GHz,超频潜力甚至突破8GHz。其优化的缓存系统(二级缓存扩展至2MB/核)和Turbo Boost技术,显著提升了多线程任务处理能力,尤其在游戏、视频编辑等高负载场景中表现突出。尽管新一代AI PC芯片均已经上市,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更成熟、更具性价比的产品。
此次提价与近期存储芯片涨价潮叠加,将大幅增加PC OEM(原始设备制造商)及SI(系统集成商)的供应成本。IDC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6320万台,同比增长4.9%,但厂商已开始为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通胀压力做准备。若成本持续上升,企业可能将涨价转嫁给消费者,进而影响西方假日购物季的备货计划。
英特尔提价计划折射出硬件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。一方面,Raptor Lake的持续紧缺表明性价比产品仍是刚需;另一方面,PC厂商需在成本压力下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,如向沙特、东南亚等地转移产能。然而,供应链成熟度、技术生态本地化等问题仍是挑战。IDC警告,若通胀与关税风险持续,2025年后续季度PC需求可能受抑,行业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间寻求平衡。